【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青年记者
主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管: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ISSN:1002-2759
CN:37-1003/G2
影响因子:0.185579
被引频次:5944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新闻传播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给青年的一封信丨龚良:心怀梦想,一往无前,不

来源:青年记者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南京博物院的院长龚良。 每到有展览上新时,我都会在博物院里逛一逛,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里,喜爱我们的文化产品,我感到特别欣慰。还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南京博物院的院长龚良。

每到有展览上新时,我都会在博物院里逛一逛,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里,喜爱我们的文化产品,我感到特别欣慰。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受到鼓舞,想要加入到我们文化保护传承的行列中来,却又对其中的未知和变化产生惧怕。而回顾我的过往,我认为只要自己心怀理想,做好实在的准备,脚踏实地一往无前,总能不负热爱,在每个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我与“考古”打交道已经40多年了,但起初我对它也并不理解,还是在大学选了专业后开始认识考古,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爱上这一行的。我出生在苏州太仓归庄的一个村子里,70年代末有机会参加高考,那时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的想法就是考上什么就读什么专业。后来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看到了考古工作的魅力。比如说,让江苏人自豪的“鱼米之乡”,其实是通过考古实证出来的。在有约5500年历史的苏州草鞋山遗址,有约6500年历史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有约8000年历史的宿迁顺山集遗址,我们考古发现了栽培的水稻和水稻田以及捕鱼的工具。

毕业后,随着自己的工作的深入,看到自己参与做出的文化产品能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时候,看到人们在博物馆里的一张张笑脸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不仅是一个考古人、博物馆人的理想,也是公众所认可的事业,特别是看到年轻朋友们也非常喜爱,我就对自己所学更加热爱了,对所从事的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现在,我们江苏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在迈上新的征程,年轻的你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鞭策自己找到心中热爱,勇于树立对社会的理想。当然时代给予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理想的实现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我也想从个人经历出发,为年轻的朋友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要树立宽广的格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考古是一门枯燥且艰苦的学科,很好奇我怎么是越干越起劲。这是因为很多人常常把“考古”认为是“挖宝”,而其实考古工作是在寻找文物间相互的关系,这些关系则反映了我们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曾在苏北做过一次古城址调查。当年我们翻阅文献,在徐州、淮安、连云港三个市范围里,找到了160多个古城的名字,实地考古调查中找到60多个有城墙的城址,因此我们推论原来文献上的160多个古城都曾存在过。而今天我们江苏全省约有800个中心镇,估算下来,淮安、连云港和徐州三个市的也在160个左右。当把这两点相结合,可以明白,今天我们繁荣的一个中心镇,当年汉代也有一个城在那,是不是就可以初步感受到当时发达的社会面貌?所以,在大家看来我们当时每天重复进行的“枯燥”考古工作,其实对实证我们江苏汉代的文明状态,对探究中华文明当中的汉民族文明都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当大家一旦从这种大局观去看待自己当下所做的工作,就会发现等待自己去探索的世界其实是非常广大的。而宽广的格局能够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工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努力不会白费。

其次,不要畏难,要一往无前。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有迷茫有迟疑,但不能过于畏难,停滞不前。一旦是自己想要做的,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多管齐下,一定能战胜困难。

两年前,我和南京博物院的同事们接手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时,也面临了诸多难题。第一是时间紧迫,一般博物馆的筹备工作需要4年,当时我们只有2年的时间。第二是面临零展品,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面积超过了2万平方米。要把所有的展厅放满,并且要凝聚成一个对公众有说服力的博物馆,这的确不容易。

我们从零开始,先从调查研究入手,确定好展览的定位。然后面对文物藏品征集难题,我们就多管齐下,通过捐赠、收购、考古发掘、请画家创作、请专业团队做模型、借助数字化材料等七种方式,最终让博物馆里充满呈现琳琅满目的展品,做出了11个展览。现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一个旅游目的地,除了有好的社会效益以外,还对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旅游贡献度很大。所以,“办法真的比困难多”。遇到难处,就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再逐一找寻解决办法,多管齐下,一定能化解难题。

最后,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许多青年朋友说,这两年的疫情让自己深处一种不确定性的焦虑中,面对选择,总在徘徊和迟疑。时代的大浪潮带给我们的,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我们要学会在变动中抓住创新的机遇。面对疫情,我们博物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线下展览有所受限,我们就去云端进行了探索,反而打开了我们在线上的新的尝试。比如,“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主会场,承办了一系列活动,并对开幕式、论坛、展览、奇妙夜等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最后的直播量和话题量达21亿人次。后来我们坚持防疫和开馆并重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依然为公众提供非常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兄弟王--从满城汉墓到大云山汉墓”“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等。所以时代有时代的大潮流、大节奏,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总能在时代大浪潮中找寻到我们突破和前进的方法。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网址: http://www.qnjzzz.cn/zonghexinwen/2022/0123/2198.html


上一篇: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在武当唱响《万疆》
下一篇:青年健身运动公益行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