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青年记者
主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管: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ISSN:1002-2759
CN:37-1003/G2
影响因子:0.185579
被引频次:5944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新闻传播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年记者文学期刊(青年记者刊号)(4)

来源:青年记者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陈独秀太天真,已经成为上海发起组机关报的《新青年》,怎么可能会得到信奉自由主义的北京同人的支持。正在组党的陈独秀自然也不会放弃《新青年》

陈独秀太天真,已经成为上海发起组机关报的《新青年》,怎么可能会得到信奉自由主义的北京同人的支持。正在组党的陈独秀自然也不会放弃《新青年》,在得知北京同人的意见后,自知难以再说服北京同人,故在致胡适信中说:“你们另外办一个报,我十分赞成,因为好报太少,你们做出来的东西总不差,但我却没有功夫帮助文章。”至此,同人编辑已成昨日黄花,《新青年》终成为的机关刊物。

1923年6月,《新青年》由月刊改为季刊。1926年7月,《新青年》出版第五期后停刊,停刊也即终刊,一段颇为辉煌的历史结束了。

红星照耀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喜欢前者。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名著。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对、等进行多次采访,成为首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下《西行漫记》。

1937年4月,上海丁丑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见下图),主要内容即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这本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出版者和主要译者叫王福时。

因父亲和斯诺成为好朋友

王福时生于1911年11月26日,系辽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湾村人。他的父亲王卓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学习教育哲学。王卓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28年,王卓然从美国回到沈阳,被张学良聘为“咨议”,兼张学良的家庭教师。王卓然后任东北大学校长,与张学良交往甚密,乃张学良的文胆。

王福时记得:“1929年冬,父亲带我首次出国,他去日本京都参加研讨会,我自己游历东京后于1930年初回到沈阳,后入东北大学农学院预科。”1931年前夕,王福时从东北大学转往北平,借读于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王福时结识了比他低一级的同学黄华。黄华,原名王汝梅,1936年加入党,并担任北平学联党团书记,1936年夏进入陕北根据地,在工农红军总部、中央担任翻译。美国记者斯诺在1936年进入陕甘宁边区采访时,黄华担任翻译。黄华在新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1932年,王福时考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1935年10月王福时前往日本东京学习日文,准备报考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由于日本正在加紧侵华战争,王福时于1936年3月回到北平。

回国之后,王卓然正在北平主办《东方快报》。《东方快报》由张学良赞助,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

王福时和斯诺的相识,也是因为父亲。当时,他受父亲的派遣,多次前往北平东城盔甲厂13号,跟住在那里的美国青年记者联络。这位美国记者就是斯诺。

1979年4月12日,海伦·斯诺在给王福时的信中曾经这样回忆道:

我记得你到过我们在盔甲厂13号的大住宅和大院,常常安静地坐在一个屋角里,不说一句话。

王福时成了斯诺的好朋友。正因为这样,斯诺从陕甘宁边区采访回来,把采访所得的极其重要的材料,全部交给了王福时。王福时马上被这批重要的文章和图片深深吸引,其中有斯诺对的六次访谈记录、长征诗词和戴八角帽的照片、红军长征路线图等重要资料。

比《西行漫记》出版还早10个月

王福时深知斯诺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材料的重要性。为了使斯诺的文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王福时立即着手进行翻译、出版工作。

王福时能够组织翻译,因为他有翻译伙伴李放、郭达、李华春等,他们可以一起加快进度,迅速把斯诺的重要文稿译成中文。

王福时能够组织出版,因为他父亲主管《东方快报》印刷厂。这家在北平府右街的印刷厂,有绘图、排版、制版、印刷能力,可以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很快把斯诺著作的中译本印出来。

花了两个多月,1937年4月,王福时他们终于把《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这本书突击做了出来。《西行漫记》中译本是在1938年2月出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比《西行漫记》整整早了10个月!

随斯诺夫人到延安采访

就在《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这本书刚刚印好时,王福时又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那就是陪同斯诺夫人前往延安采访。

斯诺夫人与王福时在1937年4月21日一起从北平乘火车前往郑州,从那里转往西安。王福时回忆说,他们到达西安不久,从北平托运的一柳条箱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也运抵西安。在陈翰伯的陪同下,他们乘上一辆汽车,终于从西安来到延安。那一柳条箱的书也运抵延安。在延安,王福时把这些书分赠给党的许多领导人。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网址: http://www.qnjzzz.cn/zonghexinwen/2022/1209/2378.html


上一篇:青年记者参考文献代码(青年记者刊号)
下一篇:结果我变成了通讯作者(青年记者大专毕业论文